主視覺輪播

守住戒,就是守住清淨

分享
9

《中阿含經》卷五:「若人敬戒,則心不染;如蓮出水,不為塵垢所著。」 清淨不是一種狀態,而是一種選擇。 在誘惑四起、人我紛擾的世間, 唯有守戒,才能讓我們不被外境沾染、不被煩惱吞噬。 佛說:敬戒者,如蓮出水而不染塵。 這不是修辭,而是事實。 當你敬那一條不該越過的界線, 你就已經在修行了。 敬,是讓清淨有根的力量; 戒,是讓心不再漂浮的依靠。 願我們都願意回到這份本色, 在戒律裡,把心洗回來。 你是否曾在動盪中因敬戒而保有清明?歡迎分享。 請將這段文字傳給正在學習沉靜的同行者。 若你也願守清淨本色,請與我們一起前行。

《中阿含經》卷五:「若人敬戒,則心不染;如蓮出水,不為塵垢所著。」

清淨不是一種狀態,而是一種選擇。

在誘惑四起、人我紛擾的世間,

唯有守戒,才能讓我們不被外境沾染、不被煩惱吞噬。

佛說:敬戒者,如蓮出水而不染塵。

這不是修辭,而是事實。

當你敬那一條不該越過的界線,

你就已經在修行了。

敬,是讓清淨有根的力量;

戒,是讓心不再漂浮的依靠。

願我們都願意回到這份本色,

在戒律裡,把心洗回來。

你是否曾在動盪中因敬戒而保有清明?歡迎分享。

請將這段文字傳給正在學習沉靜的同行者。

若你也願守清淨本色,請與我們一起前行。

分享

閱讀更多

破戒如漏舟,守戒如高牆|戒律不是壓力,是保護

戒律不是為了恐嚇,而是佛陀給弟子的慈悲護念。若破戒,如同坐在破舟,難以解脫。守護佛制,是佛弟子的本分,更是佛法長住的根基。

戒律不是武器!佛語提醒:毘尼為師,非為兵器|守護佛制的初心與清淨

戒律是為了守護修行與內心清淨,不是用來壓制他人的權柄。守護佛制戒律聯盟呼籲:戒律應回歸佛陀本意,僧團才能久住清淨,佛法才能久住於世。

守護佛制,依法而住 —— 聯盟基本立場說明

守護佛教戒律、傳承佛制精神。本聯盟致力於護持比丘與比丘尼戒體制度,維護佛陀所制清淨僧團,推廣正法久住、依法而行的佛教核心價值。

戒律是佛法的根——不隨人情而亂,不因時代而改

《摩訶僧祇律》說:「戒為無上尊,若毀戒亂法,是為滅道根本。」佛法千年傳承,靠的不是華麗語言或宏大建築,而是戒律制度的穩固。戒律不是冷冰冰的規則,而是讓修行者能互信、互敬、互依的次第安排。若制度被情感與世俗價值侵蝕,信仰也將開始動搖。願我們守住佛陀所托,在戒律中紮根,讓佛法安穩久住於世。

【敬戒,才是真平等】戒律是修行者最公平的起跑線

真正的平權,不是破戒的自由,而是敬戒的平等。《四分律》明示,戒律制度是出家眾互護與自淨之道,不是壓迫,不是貶抑,而是修行的次第與清明。當代常以「平權」為名挑戰佛制,卻忽略了:不敬戒,是我慢;敬戒,是放下自我、承擔修行的智慧起點。讓我們一起從敬重佛法開始,走上真正平等的修行路。 ⸻

【雜阿含經】「出於愛」就沒錯嗎?佛陀教我們分辨清淨與染著

《雜阿含經》云:「愛喜為欲本。從愛生憂。從愛生怖。若離於愛者,無憂亦無怖。」 在感性當道的時代,「因為愛所以無罪」的觀念屢見不鮮,但佛法提醒我們:不清淨的愛,是憂與怖的根源。 凡夫的「愛」往往藏著貪、藏著執,而真正的慈悲,是願意守戒、願意克制、願意為眾生不讓愛變成傷害。

【不是慈悲,是縱容】共住破戒者,是非法住,是破僧相應

《四分律》卷三十三明示:「若有比丘,不依戒法,與破戒者共住、共說法、共僧事,是破僧相應,是非法住。」當破戒者未依法懺悔,卻繼續參與僧事,這不叫包容,而是縱容。佛法中的慈悲,從不等同情感庇護。真正的護法,是依戒斷惡,不讓破戒者繼續傷害僧團清淨。制度若失守,佛法也將不再得久住。

「戒者非因人立,法者不為情轉」——佛制的清淨不隨情起伏

佛法不是隨人喜惡的選項,而是超越情感、依正理而安立的解脫之道。「戒者非因人立,法者不為情轉」,提醒我們:佛制的精神,是為了僧團和合與信眾依止而設,不是可議可改的彈性選擇。 出家之路,是為了承擔而非逃避;戒律之設,是為了安穩而非壓抑。守戒,不是冷酷的責備,而是慈悲的堅守。我們一起守住的,不只是制度,而是佛陀鋪下的正道與信仰的根本。

當您使用我們的網站,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cookie。 隱私權政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