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《十誦律》卷三十六說:「若依戒律而住,則為佛子;若隨情欲而行,是名外道。」現代人常將平等理解為形式上的一樣,但佛法的平等,是只要願守戒,無論出身背景,皆能入道共修。真正的平等,是在制度中彼此成就,而非破除制度後的混亂。願我們放下對表面平等的執著,在戒律中實踐佛法所給予的真正尊嚴與公平。
《十誦律》卷三十六:「若依戒律而住,則為佛子;若隨情欲而行,是名外道。」
在現代語境中,「平等」常被誤解為每個人都可以做一樣的事、說一樣的話、享有一樣的權力。
但佛陀的平等觀,不是形式上的一樣,而是願守戒者皆得成就。
戒律是佛弟子間的共修規約,
每一位願意承擔這份規約的人,無論來自何方,皆能入道、共住、同修。
真正的平等,不是在破除制度之後的混亂,
而是在制度中彼此守戒、互為清淨同行者的信任與尊重。
當我們共同守住戒律,我們就站在同一條佛陀鋪設的路上。
願我們不執著表面的平等,
而在戒律中實踐佛法所允許的最大尊嚴與公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