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佛陀從不輕視女眾。當大愛道尊者請求出家時,佛陀設下《八敬法》,不是為了壓迫,而是為了護持女眾修行、對治慢心。這是一種依因緣施教的安排,是慈悲的制度,而非不平等的象徵。比丘僧如佛像,是制度下的導師與依止,而非權威的象徵。佛性平等,佛制有次第。願我們都能理解佛陀設教的苦心,從尊重制度開始,走向真正的修行。
佛陀從不輕視女眾,
祂所制定的每一條律制,皆是應病與藥、應機與教。
當年大愛道尊者主動請求出家,
佛陀為了讓比丘尼能順利修行、障礙降到最低,
才設下《八敬法》作為出家的條件——
這不是壓迫,而是護持;不是貶抑,而是慈悲。
或許有人會問:「難道男眾就沒有慢心嗎?」
當然有,凡夫皆有慢心。
但佛陀是依因緣施教——當下是女眾求法,
佛陀就給予女眾對治慢心的法門。
比丘像,是佛入滅後佛法的代表者,
就像佛像雖莊嚴,卻無法引導我們調伏煩惱;
而比丘,能於現前引導比丘尼面對內在的障礙、降伏我慢。
這份次序,不是等級,而是一種學習與成長的安排。
佛性本平等,佛制有次第。
人人皆可出家,皆能成佛,但修行有道,制度有依。
願我們理解佛陀設教的苦心,
尊重制度,就是尊重佛的慈悲與智慧。
完整影片至臉書觀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