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《十誦律》明言:「若言慈悲故,可破佛制,是名惡說,非弟子語。」現代社會常將「尊重與包容」曲解為無原則的寬容,甚至以好意之名破壞佛陀制度。但真正的慈悲,是有原則的守護;真正的尊重,是在制度中共同依止。讓我們回歸佛制,在清淨戒律中實踐慈悲與尊重。
《十誦律》卷三十六:「若言慈悲故,可破佛制,是名惡說,非弟子語。」
在當代語境中,「尊重」與「包容」常被誤用為放任的代名詞,
彷彿只要出自好意,就可以挑戰制度、改變戒律。
但佛陀早已明示:
若以慈悲為名,破壞佛制,是錯誤的說法,不是佛弟子該說的話。
真正的尊重,是建立在共同依循之上,
是我們願意一起守護佛陀所設的制度,
讓每一位修行者,不因個人意志而被捲入混亂,
反而因為制度存在,而安心、安住、安行。
慈悲不等於無原則;
尊重不等於無底線。
戒律,是慈悲的守門人,是尊重的根據地。
願我們回到佛法本懷,
在制度中學習真正的尊重與慈悲。